中国软件上市梦
来源:互联摘选 日期:2007-12-11 18:11
1999-2000年,IT行业是.COM的天下,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COM就是一个金招牌,只要你是.COM公司,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想上市也是比较容易,因为.COM公司建立时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上市。当时软件行业却成了配角,甚至连做.COM配角的资格都没有,.COM公司大量招募软件公司的员工,软件公司也成了“传统产业”,一旦有了这个称呼,与高科技就有点挂不上边了。谁知好景不长,也不知是.COM自身的原因还是IT行业的整体环境不行,反正几乎就在一夜之间,.COM说不行就不行了,股价大幅缩水、裁员、倒闭一直与.COM公司相伴而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初。
.COM的表现让风险投资伤透了心,于是一向出手阔绰的风险投资家们面对.COM也捂紧了口袋。但是风险投资的趋利本性使之睁大了眼睛象星探一样寻找下一个“包装”对象。就在这时,一只美丽的蝴蝶出现了:2001年2月15日,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迎来了首家国内软件企业--金蝶于当日在香港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顺利地完成了“化蝶之旅”。风险投资家们透过“蝶之舞”似乎看到了.COM之后另一束希望的曙光,风险投资家又瞄准了下一个猎物。众多民营软件企业也开始嗅出了发展的良机,大干一场的时候到了。
最近几年虽然世界范围内IT行业总体看来一直走下坡路,但中国IT行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市场很大,IT需求很大,当然相当多的民营软件企业也依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从一个弱小的婴儿渐成成人。但当想进一步飞跃时,永远也走不出中国民营企业的怪圈:以前一直保持着罕见的高速增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突然停止不前了,甚至有倒退的危险了。一些明智的软件企业家看出了资金、人才、管理、扩张规模成为扼制企业发展的瓶颈。怎么办?上市!!!因为上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够融到资金,给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市场感知能力,使企业在企业管理、人才机制、市场操作、商业模式、规模扩张等方面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正是民营软件企业所需要的,更是民营软件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再说,软件企业上市之后,通过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股权计划,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让员工与企业一起共同分享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就能将企业做大做好。
就在那个时候,2000年7月国内有关部门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又一次让软件企业重温旧梦。因为在《决定》中,第一次对IT业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鼓励对软件产业的风险投资,并为企业在境内上市大开绿灯。《若干政策》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软件企业,一些企业纷纷勾画自己美好的钱景。 随着国家支持软件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软件企业亦不断成长,原来.COM追求的上市目标也成了民营软件企业们追逐的对象。
正在大家都愁着不知何上市时,不知如何踏上股市的跳板时,国家有关部门给民营企业铺好了一块高度很低的跳板,且对民营软件企业实行“特招”,大部分的软件企业都能跳过去。严格说来就是从那时起,软件企业的热情才真正地被点燃。于是,众多的软件企业都盼望着二板快快开放,“磨刀霍霍向二板”。孰不知,国内二板对那些想上市的民营软件企业来说近两年了还只是海市蜃楼!
共2页。 1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