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源代码VS潘多拉魔盒
来源:互联摘选 日期:2005-01-10 15:46
最近两年的时间里,微软一直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是当初的一分为二肢解微软策略;二是现在要求微软公开Windows源代码策略。这两招对微软来说都招招致命,幸运的是在布什政府的保护下,微软想方设法使尽所有的招数(法律的、政治的、商业的)才躲过了第一招,第二招微软还能如此幸运吗?很多人对此都拿不准。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这件事上,却反过来了,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比微软更清楚地知道它能否还会如此幸运。
别看微软现在大出风头,四面出击,搞网站、做游戏机,最近还出了一款手机,表面上看上去微软想四面开花,实际上这几个领域给微软带来的利润(游戏机到现在还没赢利)与Windows带来的利润相比简直就是蚂蚁与牛相比,所以说把Windows说成微软的命根子一点也不为过。众所周知,Windows 造就了微软的过去和现在。有数据表明,目前Windows系列产品仍然占到微软销售收入的50%左右,由此可知作为全球最大的、最赚钱的软件公司,微软今天的命运仍然系在Windows上。公开源代码意味着将微软50%的财产分给了公众,微软帝国将失去根基,这一裁决比起当年想把微软一分为二的结果更为严重。而且这次招数更狠、攻势更猛,从微软最近的表现可知微软对此也没有充分的准备。微软前不久对这招采取了相应的化解措施:与OEM厂商共享源代码,即“先让一小部人先看到Windows源代码”。微软此举用意何在,是缓兵之计,还是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慢慢地过渡过到让“这一小部人”带领“大家共同来看Windows的源代码”?武林中人都明白,当你向别人进招时,你同时也给对手暴露一个攻击的入口,“要求公开Windows公开源代码”目前为止对于反对微软的人来说只是一个招数,但此招到低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进而会不会伤及自身?
【开放源代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开放源代码”对于大多人来说有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开放源代码当前作为打击微软的一个认为比较有效的武器,在它产生之初就与微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曾在www.aka.org.cn上看到一篇英文文章《开放源代码的历史》,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开放源码”一词来源于1998年2月3号在加州的Palo Alto召开的一个战略讨论会。当时网景公司的Navigator在微软IE的打压之下,市场份额从当初的94.2%急剧萎缩到不到10%,忍无可忍之下,网景公司于1998年1月22日宣布将公开Navigator浏览器的源代码。文中说“我们响应于网景公司计划公布其浏览器源程序的一项公告,我们中的一个(Eric Raymond)已经被网景公司邀请计划源码发布及后续的行动。我们意识到网景公司的举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宝贵的窗口,从中我们可能最终可以使整个世界倾听我们讲述‘开放式软件开发过程’的优越性。我们意识到,现在正是推倒过去由于‘自由软件’引起的敌视态度,并推销那曾经激励Netscape的、严格建立在注重实效和商业基础的想法的时候了。我们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了有关策略,并由Chris Peterson想出了‘开放源码’这一标签,它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东西。”
Linux虽然现在被看成“开放源代码”成功的典范,且推出的时间(1991年)比Navigator要早得多,但“开放源代码”一词并不是由Linux推出的。虽然这样,Linux的出现,无疑使“开放源代码”更加深入人心,给“开放源代码”运动一个有力的证据;再加上Linux一直都作为与Windows作战的武器的面目出现,“开放源代码”一词说因微软而产生,“开放源代码运动”因微软而发展,微软自己慢慢地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共3页。 1 2 3 8 :